时间: 2025-04-02 09:04:39 | 作者: 全部产品
作为重要的要素保障部门,2024年以来,济阳区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的目标,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为全区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
翻开国土空间规划蓝图,济阳区自然资源局精准把握济南“北起”发展新定位,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立足济阳实际和发展前途,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编制完成《济南市济阳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为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持续改善区域功能,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济南东站至济阳(起步区)有轨电车项目、济滨高铁、济南绕城高速“大北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不仅让济阳区与周边区域联系更加紧密,也为济阳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凭借近郊土地资源优势和新区建设机遇,济阳区不断加大与起步区合作的广度深度,落实高铁、5G等新基建建设,争取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项目,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谋划在前,高质高效优化服务。济阳区自然资源局聚焦省、市、区重点项目,在项目谋划阶段,积极与招商部门协调,采取专人跟踪、并联办理、开辟绿色通道以及“容缺+承诺”等方式,为项目提供选址论证、套图比对、地类咨询等服务。今年以来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审批33件,约149.3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63件,约284.96万平方米;规划核实、验线余件,为特殊食品城、铭达机械、翔宇模塑等项目落地提供了规划保障。
高质量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自然资源要素是公司发展的保障。济阳区自然资源局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土地征收、供应、登记所有的环节优化服务,慢慢地增加高水平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开工,稳住经济大盘、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保障机制。积极联系会同济北开发区、发改局、投促局、城乡交通运输局等单位梳理重点项目,制定土地征收(农转)工作规划,早谋划早行动,下好用地保障先手棋。编制完成2024年成片开发方案并通过批复,新增用地3560亩,涉及24个地块,为实现土地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主动盯靠服务,加快组卷报批进度,今年以来省政府已经批复10个批次、2个单选,面积3072.82亩,保障了大自然扩建、九曲黄河万里情、矗峰重工、国瑞能源风电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推行“标准地”供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为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形成重点产业园区全部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的机制,出让工业用地27宗,全部为标准地供应。累计出让土地46宗,面积2417.57亩,土地出让价款约14.64亿元,切实保障了东方曼、欧锐激光、大自然、金晔食品、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地投产和滨河路网等一批重大线性工程及教育设施的用地需求。全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718亩、闲置用地463亩。
创新举措优化登记服务。加强不动产登记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只进一门、只到一窗、只跑一次”的全链条、全流程集成服务方式,快速推进项目审批进度,实现一个项目、一套资料、一个窗口、一同受理、一次出证,确保项目“交地即、拿地即开工”,努力打造“在济阳·济时办”特色登记服务品牌。常态化推行“交房即”机制,专人专责对接商品房开发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元府等项目实现“交房即”。一直在优化不动产办理手续,受理各类登记3万余件,出具不动产权证书、证明(电子证明)1.9万余本。
守住耕地红线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为了百姓手中的“饭碗田”,济阳区自然资源局积极地推进田长制,推广田长制“智码管地”,并加大耕地保护法治宣传,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济阳区位列市级耕地保护激励区县第一名,新市镇、曲堤街道、仁风镇被评为市级耕地保护激励街镇,全区耕地保有量68.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0.3333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探索“巡田+监管”的智慧耕保新模式。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强化耕地保护,创新研发田长制“智码管地”APP,建立智慧“耕地健康码”数据库,构建天上看、地上巡、智能判、实时看的立体监督管理模式。不定期开展耕地保护巡查,量化田长履职情况,通过系统巡田提醒和短信推送,确保巡田工作全覆盖,开展各级巡田18631次。
创建“善美济阳·法润自然”普法品牌。依托5个耕地保护示范村镇创建典型案例,打造多处“善美济阳·法润自然”品牌法治宣传基地,获评山东省自然资源法治宣传工作突出单位和省法治宣传基地。充分挖掘展示自有人才,自编自导自演了“善美济阳·法润自然”普法情景剧《耕保“英子”》,营造了耕地保护工作有力有序的发展新形势。
保持打击违法占地用地高压态势。针对耕地巡查监管、问题整改、图斑整治过程中的问题,济阳区自然资源局持续开展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违规建设“前清后增”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违规图斑做到露头就打、出土即拆,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制止处理。以卫片执法监察为抓手,完成部、省、市下发3245个、19515.81亩卫片图斑的核查、举证、整改等工作。积极地推进上级下发我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图斑整改工作,整改图斑1080个、面积1901.86亩,有效制止了各类违法用地行为,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创新林长制“五进”宣传,积极推广“民间林长”制度,开展23场进社区、进农村宣传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52场次。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行“1+2+N”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模式,累计防治面积10余万亩,释放周氏啮小蜂2亿头,有效控制了虫情蔓延。
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守护美丽家园。慢慢地增加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凝聚社会各方正能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对市民发现或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受伤、迷途、病弱的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护,共救护野生动物7只,切实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资源管护实效,构建了更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